猫猫身上虫子哪里来的?
首先明确一点,猫身上有寄生虫并不可怕! 寄生虫分为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两种。 我们所说的蛔目、绦目等都属于体内寄生虫;而体表寄生虫主要有蜱、痒甲螨等。 无论是体外的还是体内的寄生虫,都需要靠吸允猫咪的血液来维持生存。一旦寄生虫吸血不足或者不能吸血时,就会死亡。
当然,如果寄生虫吸血量足够并且连续繁殖几代,那么虫体和虫体表面的寄生虫分泌物都会积累大量的病原体。此时,如果宠物与主人相互互动,就很容易把皮肤表面的幼虫或成虫给挤出去,形成肉眼可见的虫子在爬动。 然而,这些虫子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可怕。只要做好清洁工作,勤洗澡,室内勤消毒,定期驱虫,都可以有效杀灭寄生虫且不会对宠物的健康造成大的影响。(注意:对青蒿素有过敏的猫咪禁用氯喹,孕妇及3岁以下婴幼儿也不宜使用) 但如果有寄生虫大量寄生在肠道内,使肠道消化能力减弱,就会出现呕吐、腹泻的情况,如不及时处理,就有可能引起猫咪脱水,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死亡。这时需要及时送医诊断,并配合医生进行驱虫处理。
对于已经感染体内寄生虫的猫咪,最好通过粪便检查发现寄生虫的虫体,然后再对症治疗。
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兽)共患的寄生虫病,是由于接触带有弓形虫包囊的病猫及生食或半熟的受弓形虫污染的肉类引起。轻者可表现为疲倦、淋巴结肿大等,重者可发生眼、脑、肺、肝、心脏等多器官损害。带虫的猫主要通过其粪便污染食物和环境而传播该病。凡吃过未煮熟的病猫所污染的肉类,如兔子肉、猪肉、牛肉及喝了污染的生牛奶,或者接触过带虫猫的粪便、泥土,都有可能感染。
猫癣病,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黄癣、白癣和黑点癣,是由多种真菌寄生在毛发和皮肤角质层所引起的。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患病猫的毛干和毛囊内都有大量的病菌孢子,接触或使用其用具,均易造成该病的感染。
猫蛔虫病是主要由于误食感染性蛔虫卵感染。感染蛔虫的猫,主要表现为幼猫发育不良,精神沉郁,消化不良,生长停滞。严重者死于肠梗阻及并发症。猫感染蛔虫病后蛔虫的虫卵随猫的粪便排出,污染食品及环境。直接或间接接触猫粪便及猫的用具和环境,易造成人的蛔虫感染。
此外,还有由猫蚤吸血传播的绦虫病和巴贝斯焦虫病等。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猫身上带有的寄生虫病菌,主要通过粪便污染食物及环境,接触猫、猫的食物及猫的用具和环境而实现其传播途径。故此,只要我们在饲喂养猫及接触猫和猫的用具和环境时多加注意,认真搞好个人防护。例如饲养的猫和自身的个人卫生;防止猫接触食物、食具和厨柜及其他与食物有关之物,不共用衣被、盥洗用具和卫生间等,有条件时,尽量分室居住。